上班族 兒童 孕媽咪 銀髮族

手肘關節痛?外側痛?肘部疼痛怎麼辦?照護措施、治療方法一次看懂

肘部疼痛

肘部疼痛通常導因於韌帶和肌腱等軟組織發炎或拉傷,如網球肘和高爾夫球肘等肌腱發炎情形、類風濕性關節炎和骨性關節炎等關節發炎情形、滑囊炎、護士肘、紅斑狼瘡以及骨折、扭傷、拉傷、脫位和肌腱撕裂等外傷,皆可能引起肘部疼痛,嚴重時可能影響日常活動及生活品質,須尋求專科醫師協助診斷及治療。本文將分別介紹引起肘部疼痛的原因、相關症狀及治療方式,幫助民眾進一步了解並克服肘部疼痛困擾。

 

造成肘部疼痛的原因有哪些?

肘部疼痛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,包括過度使用、外傷或疾病等。長時間重複相同動作,如打網球或高爾夫球,可能導致過度使用;跌倒或撞擊則可能導致外傷;此外,如關節炎或滑囊炎等疾病也可能引起肘關節不適,導致肘部疼痛、僵硬,使活動範圍受限,進而影響生活品質。

手肘外側痛 vs 內側痛

手肘外側痛,通常被稱為網球肘,是由於外側肱骨上的肌肉和肌腱發炎造成的,主要與長時間握持或重複擰轉動作有關;手肘內側痛,則被稱為高爾夫球肘,主要導因於手肘肌肉和肌腱的過度使用,當手肘反覆受到壓力,特別是在需要重複手持或提起重物的情況下,可能會導致肌肉和肌腱受損 (ref 1)。這兩種狀況雖然與特定運動相關,但也可能發生於任何經常從事重複手肘動作的人。

肘隧道症候群又是什麼?有什麼症狀?

肘隧道症候群是一種由肘部神經壓迫導致的狀況,可能影響手臂、手掌和手指的感覺和運動。這種壓迫可能導致手掌外側和前臂出現疼痛、麻木或刺痛感。肘隧道症候群的症狀一般會在夜間加劇,並且可能需要專業治療來緩解症狀。

肘部疼痛的成因十分複雜,需要專科醫師仔細評估以確定其具體原因並擬定合適的治療方針。無論是網球肘、高爾夫球肘或是肘隧道症候群,了解其成因、相關症狀和治療方針對於緩解疼痛和恢復功能都至關重要。適當的休息、物理治療或在必要時進行手術,都是治療手肘疼痛的有效方法。此外,適當的自我照護措施,如復健運動和工作模式的調整,也可以幫助減少肘部疼痛的風險。

 

肘部疼痛會伴隨什麼症狀?手肘關節痛?伸直會痛?彎曲會痛?

肘部疼痛是許多民眾常見的困擾,不同原因引起的肘部不適症狀可能不盡相同,以下分別說明:

1. 手肘關節痛

可能感覺像是持續的鈍痛或間歇性尖銳痛感,特別是在使用手肘進行活動時。

2. 手肘伸直會痛

在伸直手肘時可能會感到疼痛加劇,這可能是由於肌腱炎或是肌肉拉傷。

3. 手肘彎曲會痛

彎曲手肘時的疼痛可能指示有關節或軟組織的問題,如骨刺或是滑囊炎。

這些症狀可能伴隨著腫脹、觸痛、關節僵硬或是無力,症狀的嚴重程度與類型可以作為醫師診斷病因的依據。

 

肘部疼痛看哪一科?

當出現肘部疼痛時,應該就診的科別取決於症狀的性質與嚴重程度,民眾可至骨科或復健科就診,以下分別說明:

1. 骨科

專門處理骨骼、關節、肌腱、韌帶和神經等問題。如果手肘痛是由於外傷、慢性疼痛或是疑似骨折和關節炎,骨科醫生可以提供評估、診斷和治療計劃。

2. 復健科

主要幫助患者恢復運動功能和減輕疼痛,若肘部疼痛之成因源於過度使用或需要物理治療的病人,可至復健科尋求醫療協助。復健科醫生可以針對特定的症狀制定個人化的復健計劃,幫助病人恢復手肘的正常功能。

 

如何透過自我照護措施緩解肘部疼痛?

民眾可以藉由下列自我照護措施幫助緩解肘部疼痛,減輕不適症狀 (ref 2):

1. 冰敷

對於急性肘部疼痛,在最初的 48 至 72 小時內,可使用冰敷來減輕疼痛和減少腫脹。每天冰敷 3 至 4 次,每次約 15 至 20 分鐘。

2. 休息

避免任何加重疼痛的活動。給予手肘充分的休息時間,有助於防止進一步的損傷和加快恢復過程。

3. 適當伸展運動

進行適當的伸展運動可以增加手肘的靈活性,減少僵硬感,並促進血液循環,有助於疼痛的緩解。然而,這些運動應在醫療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,並根據患者的情況進行調整,避免造成二度傷害。

 

如何治療肘部疼痛?

肘部疼痛可能影響患者的日常活動及生活品質,因此及早診斷與治療對於緩解疼痛、恢復手部功能及提升生活品質非常重要。目前有多種治療方法可用來緩解症狀和恢復手肘功能,以下分別介紹常見的治療方法 (ref 2):

1. 物理治療

物理治療師可以協助規劃個人化的運動和治療計畫,幫助加強肌肉,提高關節的靈活性,進而減輕疼痛和防止可能造成的傷害。

2. 藥物治療

非類固醇消炎藥 (NSAIDs) 如布洛芬,可以用於減輕疼痛和腫脹。對於病況較嚴重的患者,可能需要額外的藥物,如皮質類固醇注射,以減輕患部的發炎情形。

醫師為病患注射

3. 手術治療

對於嚴重外傷或持續不癒的手肘問題,且經非手術治療仍無法改善者,如肘部韌帶撕裂或關節損傷,則可能需要手術治療。

 

結論

肘部疼痛的治療需要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來擬定治療方針,在不適的症狀出現初期,應及早採取自我照護措施,讓患部適度休息,必要時尋求醫療專業人員的幫助,方能透過早期診斷及治療,有效緩解不適症狀,並使患部即早恢復正常功能,提升患者生活品質。

 

參考資料:

1. Rahman Shiri, Eira Viikari-Juntura, Helena Varonen, Markku Heliövaara .(2006). Prevalence and Determinants of Lateral and Medial Epicondylitis: A Population Study

2. Christopher L. Reece; Adam J. Susmarski. .(2023). Medial Epicondylitis

我有話要說